回望2018中国留学生群体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
2019-01-29 15:37
OSIS
海协网
作为中国留学生新生代群体,“90后”成为留学主力,“00后”开始登上舞台。在独特的家庭亲情环境、多样的教育环境、以互联网为背景的社会环境中,这些年轻人有着更加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更加开阔的思维视野;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他们更加独立、自我的性格。
关注点1
在多元文化环境下
锻炼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中国留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始终是一个被关注的社会话题。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够直接影响到学子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帮助他们交流信息、获取知识,可以说,人际交往状况与他们的学习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以往中国留学生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埋头学习、不善表达、怯于交流,生活圈囿于中国学生群内。但是在2018年,中国留学生积极交往和主动融入的实例明显增多了。学子更加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开始积极拓展社交圈,结识更多外国友人。
“原来中国学生只愿意待在中国人的圈子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中国留学生更加重视人际交往,愿意拓展自己的圈子,去认识更多的外国人,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曾在美国杜克大学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李唯一说。
“出国后我才发现,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仅仅取得好成绩是不够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拓展社交圈,也是学习和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技能。如果这一环节做得不好,毕业后很难在当地找到工作。”李唯一表示,在她就读的杜克大学商学院,大部分学子都是靠自己去发掘校友、老师等人脉资源,才会拿到各种面试机会。而只靠投递简历找到工作的比例,相对小一些。
当迈出小圈子,主动尝试融入当地环境时,学子会遇到哪些难题呢?目前,中国留学生的主力群体,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他们有着相对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更加开放的视野,对国外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相当的了解,所以对于留学目的国的环境并不感到陌生和惧怕。但真正试图融入当地环境时,又存在着方法和效果不理想的状况。从学子自身来看,国内独特的教育环境和独生子女环境,导致部分中国留学生思维自我,公共意识和理念欠缺;从交流环境来看,学子需要探索在多元文化中表达自己独特价值的方法和路径。
殷泽昊曾在法国里尔天主教大学交流学习一学期。他所在的班级有许多国际学生。来自中国、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比利时、丹麦、意大利、智利、墨西哥、巴西、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的留学生聚集一堂。短短半年学习时间,殷泽昊和不少同学成为了关系亲密的好朋友。谈到学子应该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他给出了3点建议:第一要有胆量。许多学子仍存在着不敢和外国人交流的问题,应该克服这个心理障碍。第二要提高语言能力。人际交往中使用的不是学校和课本上的书面语言,学子应该储备日常交流话题的相关词句,掌握交流技巧。第三要尊重差异。每个人背后都有不同的国家、民族、文化、宗教背景、政治立场,学子应该尊重差异、平等交流。
关注点2
在全新的生活环境中
法律维权意识明显增强
维权的前提是守法。以往,中国学子都是遵守和尊重留学地法律的模范生;现在,在守法的同时,学子也开始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独自一人到海外求学、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难免产生“孤立无援”的无助感。以往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后,学子通常选择的方法是忍气吞声和息事宁人,不会或放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在,越来越多的学子,开始主动了解当地法律知识、提升安全防范意识,目的是积极争取和获得自己应得的合法权益。
在美国留学时,李唯一曾租住在杜克大学附近的一个小区内。短短4个月期间,该小区发生了4起持枪抢劫案,其中3起抢劫案的受害人都是中国留学生。“警察迟迟没有抓到作案人。小区里的住户都觉得这里很不安全,想尽快搬走。在中国留学生群体中更是人心惶惶。”李唯一说。在此情况下,杜克大学中国留学生学生会开始行动起来,向学校安全部门、当地治安机构和华人组织强调了4起抢劫案的严重影响,希望得到相关部门足够重视。“得到各方关注后,当地警局派遣了一名警察每天在小区门口查看来往人员的身份证,晚上安排警车在小区内巡逻,这才让众多中国留学生放心许多。”李唯一说。
张婧怡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留学,不久前和房屋租赁方发生了纠纷。在这过程中,她用了许多办法,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合理权益。在2018年11月末,张婧怡不小心将烧热的锅直接放在所租宿舍的厨房台面上,结果把木质的厨房台面烫出一个巴掌大小的黑印。她将情况说明通过邮件发送给房屋租赁公司后,对方回复说要赔4000澳元。
“收到邮件的时候,我觉得天都要塌了。”张婧怡说,“这么小一个黑印,怎么可能这么贵?”
于是,张婧怡决定和房屋租赁公司就赔偿金额进行交涉。两周的时间内,她联系了十几家装修公司,终于得到了价格合适、分类清晰的关于厨房台面的报价清单,并请求学校法律援助中心帮她拟定了律师函;她还致电维多利亚州民事诉讼法庭和维多利亚州租赁署寻求建议和帮助。同时,她还自学了相关法律条文。在做足了功课后,张婧怡与房屋租赁公司进行谈判。结果对方将赔偿从4000澳元改为1000澳元。
“问题发生时,我第一次感到那样的无助:没有父母长辈能够帮助我,没人教我该怎么做,也没有同学帮得上忙。那天晚上,我躲在被子里哭了。”张婧怡回忆道。通过这次经历,她对于海外学子维权有了切身的体会和感悟,言谈话语中也成熟了许多。“当学子遇到纠纷时,第一不要懒,第二不要怂。”她的经验是:多去网络上搜索相关信息,论坛上可能有人分享过相似的经济纠纷处理经历,可以供学子参考和咨询,另外,要善于利用免费的法律援助机构,“不要认为自己人生地不熟就该受欺负。自己要积极、勇敢地寻找解决办法。”
关注点3
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的过程中
学子成为文化传播新生力量
一旦走出国门,学子立刻就切身感受到,自己成为了外国人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播者。随着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加,海外学子群体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客观上承担了展现真实、全面、立体的当代中国形象的责任。
李唯一参与筹办了杜克大学商学院的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她邀请学校的老师、行政人员、同学前来参加。联欢晚会上,中国留学生表演了民族舞,演唱了中国传统歌曲,大家还一起写“福”字、包饺子。“这次活动让更多的外国人知道了关于中国春节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李唯一说。
殷泽昊是一名京剧爱好者。在去法国和埃及交流学习期间,他在多个场合表演京剧。他说:“为了在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做好充分的铺垫和准备,在对当地文化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传播。”
殷泽昊举了一个例子。他在法国交流学习期间,曾为日本、韩国同学表演京剧节目。结果在场的韩国女同学非常喜欢,惊叹道:“我听到你的声音,就感觉自己好像来到了中国!”。但他去埃及时,同样的节目,效果却并不令自己满意。“在埃及当地一所大学的文艺晚会上,我表演了京剧节目。虽然当时观众掌声也很热烈,但我觉得这个掌声中‘看热闹’的成分大些。观众并不是因为了解和欣赏京剧而鼓掌,而是因为看见一个男生唱这么高的音调感到很稀奇。”殷泽昊反思之后认为,应该在表演京剧之前对京剧的程式进行解释,简单讲解各种动作眼神的含义,并介绍故事的梗概,“如果没有充分的铺垫和准备,跨文化传播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原标题:回望2018中国留学生群体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关注点1
在多元文化环境下
锻炼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中国留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始终是一个被关注的社会话题。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够直接影响到学子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帮助他们交流信息、获取知识,可以说,人际交往状况与他们的学习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以往中国留学生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埋头学习、不善表达、怯于交流,生活圈囿于中国学生群内。但是在2018年,中国留学生积极交往和主动融入的实例明显增多了。学子更加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开始积极拓展社交圈,结识更多外国友人。
“原来中国学生只愿意待在中国人的圈子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中国留学生更加重视人际交往,愿意拓展自己的圈子,去认识更多的外国人,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曾在美国杜克大学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李唯一说。
“出国后我才发现,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仅仅取得好成绩是不够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拓展社交圈,也是学习和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技能。如果这一环节做得不好,毕业后很难在当地找到工作。”李唯一表示,在她就读的杜克大学商学院,大部分学子都是靠自己去发掘校友、老师等人脉资源,才会拿到各种面试机会。而只靠投递简历找到工作的比例,相对小一些。
当迈出小圈子,主动尝试融入当地环境时,学子会遇到哪些难题呢?目前,中国留学生的主力群体,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他们有着相对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更加开放的视野,对国外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相当的了解,所以对于留学目的国的环境并不感到陌生和惧怕。但真正试图融入当地环境时,又存在着方法和效果不理想的状况。从学子自身来看,国内独特的教育环境和独生子女环境,导致部分中国留学生思维自我,公共意识和理念欠缺;从交流环境来看,学子需要探索在多元文化中表达自己独特价值的方法和路径。
殷泽昊曾在法国里尔天主教大学交流学习一学期。他所在的班级有许多国际学生。来自中国、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比利时、丹麦、意大利、智利、墨西哥、巴西、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的留学生聚集一堂。短短半年学习时间,殷泽昊和不少同学成为了关系亲密的好朋友。谈到学子应该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他给出了3点建议:第一要有胆量。许多学子仍存在着不敢和外国人交流的问题,应该克服这个心理障碍。第二要提高语言能力。人际交往中使用的不是学校和课本上的书面语言,学子应该储备日常交流话题的相关词句,掌握交流技巧。第三要尊重差异。每个人背后都有不同的国家、民族、文化、宗教背景、政治立场,学子应该尊重差异、平等交流。
关注点2
在全新的生活环境中
法律维权意识明显增强
维权的前提是守法。以往,中国学子都是遵守和尊重留学地法律的模范生;现在,在守法的同时,学子也开始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独自一人到海外求学、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难免产生“孤立无援”的无助感。以往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后,学子通常选择的方法是忍气吞声和息事宁人,不会或放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在,越来越多的学子,开始主动了解当地法律知识、提升安全防范意识,目的是积极争取和获得自己应得的合法权益。
在美国留学时,李唯一曾租住在杜克大学附近的一个小区内。短短4个月期间,该小区发生了4起持枪抢劫案,其中3起抢劫案的受害人都是中国留学生。“警察迟迟没有抓到作案人。小区里的住户都觉得这里很不安全,想尽快搬走。在中国留学生群体中更是人心惶惶。”李唯一说。在此情况下,杜克大学中国留学生学生会开始行动起来,向学校安全部门、当地治安机构和华人组织强调了4起抢劫案的严重影响,希望得到相关部门足够重视。“得到各方关注后,当地警局派遣了一名警察每天在小区门口查看来往人员的身份证,晚上安排警车在小区内巡逻,这才让众多中国留学生放心许多。”李唯一说。
张婧怡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留学,不久前和房屋租赁方发生了纠纷。在这过程中,她用了许多办法,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合理权益。在2018年11月末,张婧怡不小心将烧热的锅直接放在所租宿舍的厨房台面上,结果把木质的厨房台面烫出一个巴掌大小的黑印。她将情况说明通过邮件发送给房屋租赁公司后,对方回复说要赔4000澳元。
“收到邮件的时候,我觉得天都要塌了。”张婧怡说,“这么小一个黑印,怎么可能这么贵?”
于是,张婧怡决定和房屋租赁公司就赔偿金额进行交涉。两周的时间内,她联系了十几家装修公司,终于得到了价格合适、分类清晰的关于厨房台面的报价清单,并请求学校法律援助中心帮她拟定了律师函;她还致电维多利亚州民事诉讼法庭和维多利亚州租赁署寻求建议和帮助。同时,她还自学了相关法律条文。在做足了功课后,张婧怡与房屋租赁公司进行谈判。结果对方将赔偿从4000澳元改为1000澳元。
“问题发生时,我第一次感到那样的无助:没有父母长辈能够帮助我,没人教我该怎么做,也没有同学帮得上忙。那天晚上,我躲在被子里哭了。”张婧怡回忆道。通过这次经历,她对于海外学子维权有了切身的体会和感悟,言谈话语中也成熟了许多。“当学子遇到纠纷时,第一不要懒,第二不要怂。”她的经验是:多去网络上搜索相关信息,论坛上可能有人分享过相似的经济纠纷处理经历,可以供学子参考和咨询,另外,要善于利用免费的法律援助机构,“不要认为自己人生地不熟就该受欺负。自己要积极、勇敢地寻找解决办法。”
关注点3
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的过程中
学子成为文化传播新生力量
一旦走出国门,学子立刻就切身感受到,自己成为了外国人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播者。随着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加,海外学子群体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客观上承担了展现真实、全面、立体的当代中国形象的责任。
李唯一参与筹办了杜克大学商学院的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她邀请学校的老师、行政人员、同学前来参加。联欢晚会上,中国留学生表演了民族舞,演唱了中国传统歌曲,大家还一起写“福”字、包饺子。“这次活动让更多的外国人知道了关于中国春节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李唯一说。
殷泽昊是一名京剧爱好者。在去法国和埃及交流学习期间,他在多个场合表演京剧。他说:“为了在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做好充分的铺垫和准备,在对当地文化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传播。”
殷泽昊举了一个例子。他在法国交流学习期间,曾为日本、韩国同学表演京剧节目。结果在场的韩国女同学非常喜欢,惊叹道:“我听到你的声音,就感觉自己好像来到了中国!”。但他去埃及时,同样的节目,效果却并不令自己满意。“在埃及当地一所大学的文艺晚会上,我表演了京剧节目。虽然当时观众掌声也很热烈,但我觉得这个掌声中‘看热闹’的成分大些。观众并不是因为了解和欣赏京剧而鼓掌,而是因为看见一个男生唱这么高的音调感到很稀奇。”殷泽昊反思之后认为,应该在表演京剧之前对京剧的程式进行解释,简单讲解各种动作眼神的含义,并介绍故事的梗概,“如果没有充分的铺垫和准备,跨文化传播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原标题:回望2018中国留学生群体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