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媒:华人不能成为美国校园多元化牺牲品

2018-10-31 14:28

OSIS
海协网
当地时间15日发表评论称,亚裔如今成为了教育平权争议中的焦点。文章指出,在大学招生时过多考虑族裔因素,这导致很多靠族裔因素入学的学生实际上难以适应和最后完成学业,这种招生政策其实有作秀的效果,对真正改变某些少数族裔的境况并无实质意义。
文章摘编如下:
不久前,芝加哥大学等几所高校宣布招生放弃SAT/ACT成绩,引起很多华人群体的忧虑和争议。近日加州大学回应此事时表示,加州大学不会改变招生政策,申请入学的学生必须提交SAT/ACT成绩。美国顶尖公立大学的表态,这令很多华人感到放心。之前很多华人认为芝加哥大学等大学的决定对华人不利,甚至觉得就是在针对包括华人在内的亚裔。
亚裔如今成为了教育平权争议中的焦点。近日,特朗普政府取消奥巴马执政时期关于教育平权的指导文件掀起了一波新的争议,该文件得到了很多白人群体和华人群体的支持,但是也有反对的声音,其中美国一些高校包括哈佛大学以及公立及政府赠地大学协会,都表示要继续执行多元化政策。
此次争议涉及源自上世纪60年代的平权运动,反对声音认为反对多元化的人最终意图指向“平权法案”。其实半个多世纪来,作为少数族裔的非裔和西裔,即使有平权法案的支持,在经济上和教育上也并没有得到更多的提升。而奥巴马执政时期出台的指导文件,意在让大学招生时考虑种族因素以促进校园多元化。这项政策的受益者只是少数族裔中的非裔和西裔等,同是少数族裔的亚裔却被排斥在外,和白人学生一起成为逆向歧视的对象。
目前,华人占多数的亚裔在大学招生中需要更多的好成绩和更多的课外活动成绩,还要受到主观色彩很浓的性格特质评估的限制,这对华人来说非常不公平。华人在美国,不可否认受益于平权运动,但在社会资源方面,华人并没有比其他少数族裔占得多。华人在美国从底层做起,做劳工做餐馆洗衣店,很多有今天的社会地位和成就,是因为自身的努力。
华人有重视教育的千年文化传统,知道教育对改变自身境况的重要性,早期华人生活在社会底层,吃苦受穷,却仍然把培养下一代作为重要目标。即使在相同收入的家庭中,华人家庭比其他少数族裔家庭更愿意付出教育投资,这一点和其他少数族裔有很大不同,加上华人固有的辛勤刻苦是有目共睹的,华人子女取的好成绩是必然的。
校园多元化政策也向人们提出问题,大学究竟是学术教育和研究机构,还是福利机构?大学如果是学术教育和研究机构,就必然要注重考虑学术因素,其中招生的个人素质也是必要的。绝不应该因为族裔和肤色,因为多元化要求而降低录取标准,变成对某种少数族裔的福利,同时产生对亚裔和白人的逆向歧视,这种多元化其实违背了教育平等的初衷。
要在教育上帮助非裔和西裔等族裔,真正的做法应该是在基础教育上着手,帮助其做出改变。目前美国一些社区的公立中小学教育质量差强人意,尤其是贫穷社区的公校质量更是低下。当下的美国社会在基础教育上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育资源分配、学区划分、教师调配等。不在基础教育阶段提供帮助,反而到大学阶段才向少数族裔倾斜,这是本末倒置的办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在大学招生时过多考虑族裔因素,这导致很多靠族裔因素入学的学生实际上难以适应和最后完成学业。这种招生政策其实有作秀的效果,对真正改变某些少数族裔的境况并无实质意义,反而造成了新的不平等,华人则成为了这种政策的牺牲品。
奥巴马时期的指导文件是出于选举因素,争取他的基本盘选民的需要,特朗普政府的选择亦是出于白人基本盘选民的需要。目前更多华人把希望放在最高法院,希望特朗普提名的大法官能够改变最高法院目前的倾向,从而对教育平权产生影响。
华人的人数少,选票因素相对不那么被重视,但是华人也应该为自己的利益积极投票。
    标签: 教育 亚裔 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