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咨询
2018-10-31 11:32
OSIS
海协网
一、没人替你考虑未来
20年前,在外企进入的背景之下,中国成长起来一批本土化管理者。那时一个大学生从毕业到成为总监或类似职位大约需要8至10年。也就是在一个相对空白的人才市场,8至10年足以让一个职场新人在沟通水平、管理能力、行业和产品经验、创新决策等方面磨练成一个能掌控大局的管理者。但20年后的今天,在任何一家企业晋升都是一座独木桥,相似年限、资历的人不可能都上升到同等职场高度。
既然这样,那我们可以只追求快乐工作吗?快乐工作的基础是:每个人都有明确合理的工作职责,不要求员工去思考总经理的事情。如果员工主动思考,有向上发展意愿,那么他则是觉醒的、优秀的。且一旦员工确实承担了更大职责,则在其岗位和薪酬上都应有所体现。问题是,现实中奇葩的人和事太多,这样的要求简直比登天还难。
于是,职业规划从人才市场层面、企业层面下降到了个人层面:你不考虑自己的未来,没人替你考虑。
二、关于未来,建议其实只有一个
U've got to have a long-run career visionin mind, that's the only way you work for yourself.一个人要思考自己的大方向才不容易迷失。在职场中没有谁会给你所谓承诺,即使有也是一种话术。一个人应该定期评估自己的成长机会,这是为自己工作的心态来源。
“确认你的职业目标,制定计划,每天依此行事。”仅仅采纳这条建议,你获得的收益将超过所有其他建议总和。至于如何确认一个职业目标?建议采用“唯心”的方法,也就是你对这个目标是否有足够的热忱。内在的动力能督促一个人不断去解决问题,当解决足够多的问题就离职业目标越来越近。
反之,一个人如果内心无热忱,也就毫无未来可言。
三、30岁的职业状态特征
工作5-10年,年龄27-32岁。这个阶段基本认定了自己所处的行业,主要疑问是和同龄人逐渐拉开差距,而你可能又陷于家庭事务。多重疑问导致迷茫感受,日子渐渐过得重复而朦胧。
建议是:若想进一步,那就再次明确你的职业目标。如果认定自己是“干这一行的”,那么从打磨自己的知识体系开始,探索这一行需要什么,自己还缺乏什么。想要获得成功,必先在一个领域精耕细作数年。
若想退一步也无可厚非,寻找职业以外的发展方向。如果追求不了高级趣味,那就适当降低趣味的层次,没人会责怪你,就像没人替你考虑未来一样。
总之,确认你的职业目标,制定计划,每天依此行事。
四、40岁的职业状态特征
工作10—15年,年龄32-37岁。这个阶段,你身上的十字架越来越沉重,扔不掉,也跑不快。这个阶段已经意识到了人生大致的限制,从心理上接受了同龄人之间的差距,主要疑问不在于和别人对比,在于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下半场。
建议是:打好前一阶段基础,否则到了这一阶段很多问题已经无力解决。
五、职业规划的信号出现了吗
职业规划并不等于跳槽。职业发展最悲哀的两种情况是:拼命的在不合适的地方努力,或总是在寻找更好机会却不知道自己就在一个好地方。即使跳槽,也应该是为了换个环境,但继续在同个职业方向发展。除非你的职业目标发生变化,跳槽应该是“升学”而不是“转学”。
基层员工多少都有些奴性,大部分人都为了一份工作和养家糊口忍受着长时间的工作和无休止的苛责。但一个意识清醒的人会定期和自己进行绩效面谈,反省职业前景,调整改善细节。
最后,适度而不是过度关注成功者的经验,成功者经验本身不具有可复制性。成功的人瞎扯都是经验,失败的人经验都是瞎扯。
六、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
确认你的职业目标,制定计划,每天依此行事。若能如此,10年后的你将会感谢现在的你。
20年前,在外企进入的背景之下,中国成长起来一批本土化管理者。那时一个大学生从毕业到成为总监或类似职位大约需要8至10年。也就是在一个相对空白的人才市场,8至10年足以让一个职场新人在沟通水平、管理能力、行业和产品经验、创新决策等方面磨练成一个能掌控大局的管理者。但20年后的今天,在任何一家企业晋升都是一座独木桥,相似年限、资历的人不可能都上升到同等职场高度。
既然这样,那我们可以只追求快乐工作吗?快乐工作的基础是:每个人都有明确合理的工作职责,不要求员工去思考总经理的事情。如果员工主动思考,有向上发展意愿,那么他则是觉醒的、优秀的。且一旦员工确实承担了更大职责,则在其岗位和薪酬上都应有所体现。问题是,现实中奇葩的人和事太多,这样的要求简直比登天还难。
于是,职业规划从人才市场层面、企业层面下降到了个人层面:你不考虑自己的未来,没人替你考虑。
二、关于未来,建议其实只有一个
U've got to have a long-run career visionin mind, that's the only way you work for yourself.一个人要思考自己的大方向才不容易迷失。在职场中没有谁会给你所谓承诺,即使有也是一种话术。一个人应该定期评估自己的成长机会,这是为自己工作的心态来源。
“确认你的职业目标,制定计划,每天依此行事。”仅仅采纳这条建议,你获得的收益将超过所有其他建议总和。至于如何确认一个职业目标?建议采用“唯心”的方法,也就是你对这个目标是否有足够的热忱。内在的动力能督促一个人不断去解决问题,当解决足够多的问题就离职业目标越来越近。
反之,一个人如果内心无热忱,也就毫无未来可言。
三、30岁的职业状态特征
工作5-10年,年龄27-32岁。这个阶段基本认定了自己所处的行业,主要疑问是和同龄人逐渐拉开差距,而你可能又陷于家庭事务。多重疑问导致迷茫感受,日子渐渐过得重复而朦胧。
建议是:若想进一步,那就再次明确你的职业目标。如果认定自己是“干这一行的”,那么从打磨自己的知识体系开始,探索这一行需要什么,自己还缺乏什么。想要获得成功,必先在一个领域精耕细作数年。
若想退一步也无可厚非,寻找职业以外的发展方向。如果追求不了高级趣味,那就适当降低趣味的层次,没人会责怪你,就像没人替你考虑未来一样。
总之,确认你的职业目标,制定计划,每天依此行事。
四、40岁的职业状态特征
工作10—15年,年龄32-37岁。这个阶段,你身上的十字架越来越沉重,扔不掉,也跑不快。这个阶段已经意识到了人生大致的限制,从心理上接受了同龄人之间的差距,主要疑问不在于和别人对比,在于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下半场。
建议是:打好前一阶段基础,否则到了这一阶段很多问题已经无力解决。
五、职业规划的信号出现了吗
职业规划并不等于跳槽。职业发展最悲哀的两种情况是:拼命的在不合适的地方努力,或总是在寻找更好机会却不知道自己就在一个好地方。即使跳槽,也应该是为了换个环境,但继续在同个职业方向发展。除非你的职业目标发生变化,跳槽应该是“升学”而不是“转学”。
基层员工多少都有些奴性,大部分人都为了一份工作和养家糊口忍受着长时间的工作和无休止的苛责。但一个意识清醒的人会定期和自己进行绩效面谈,反省职业前景,调整改善细节。
最后,适度而不是过度关注成功者的经验,成功者经验本身不具有可复制性。成功的人瞎扯都是经验,失败的人经验都是瞎扯。
六、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
确认你的职业目标,制定计划,每天依此行事。若能如此,10年后的你将会感谢现在的你。